第 1—2 期
政协靖江市委员会办公室编印 2012年2月29日
目 录
【本刊特稿】
●《人民政协报》刊登苏增耀署名文章
●市政协成立马洲文化研究会
【会议消息】
●市政协召开第四十九次主席会议
【工作动态】
●《在政协的舞台上》一书编辑出版
●市政协举行2011年度政协好新闻颁奖仪式
【委员风采】
●打造世界锚链业“航母”
——记泰州市政协委员、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陶安祥
●弄潮
——记市政协委员、江苏双达泵阀集团董事长吴永贵
【每月大事】
●本刊特稿●
《人民政协报》刊登苏增耀署名文章
由市政协主席苏增耀署名的《着力三主谋新篇》一文刊登在2月15日《人民政协报》学习与探索周刊。
文章说,近几年来,靖江市政协在中共靖江市委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主题,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把发扬民主、增进团结、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力点,用制度联系各界,用文化凝聚力量。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以心系发展、服务发展为己任,准确把握大局,深入调查研究,为促进科学决策和有效施策,建睿智之言,献管用之策。着眼于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鼓励委员立足本职,不履使命,充分发挥在履职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树立委员良好形象,努力在发展大局中不断增加政协组织的贡献份额。(郑 轩)
市政协成立马洲文化研究会
2月16日,马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泰州市政协党组书记、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克勤,泰州市政协副主席殷美娟,靖江市领导陈明冠、钱进华、苏增耀、丁少华、孙桂芳、毛雨华、王维三、庞余亮、苏徐出席会议。
马洲文化研究会是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接受市政协管理,其宗旨是发挥靖江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靖江历史文化,为推进文化靖江建设,把靖江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大会选举苏增耀为研究会会长,孙桂芳、庞余亮为副会长,刘舰平为秘书长;聘请陈克勤、潘浩泉、郭寿明三位同志为名誉会长。
市政协主席、研究会会长苏增耀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马洲文化研究会像一个可爱的“龙宝宝”,在龙年新春呱呱落地。文化具有永恒的价值,是一个地区软实力和城市品位的核心所在。要用敬畏之心守望文化,让守望作用于当代、着眼于发展;要尽己所能保护传统文化,让靖江文化薪火相传、创新发展,拓展新时期靖江文化的新内容、新内涵,把文化的张力变成靖江的活力,把文化的影响力变成靖江的竞争力,把文化的软实力变成靖江的生产力,并以这种薪火相传的文化定力,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为“两个率先”提供源源不竭的文化动力。他表示,要继续寻找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去吸纳与创造,逐步建立起独具个性特色的“靖派文化”,真正打响靖江自己的文化品牌。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明冠指出,马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靖江文化建设的一件大喜事,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和丰富靖江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和创新靖江历史文化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加快靖江全面繁荣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他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可以极大地促进文明与进步,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陈明冠指出,靖江是一个移民城市,具有上千年的成陆史、近六百年的建城史,江退洲涨、海进潮生,数百年的沉淀形成了“聚沙成洲、奋发超越”的城市精神,这是应该十分珍惜的历史的馈赠,要通过建设“文化靖江”来张扬城市的个性、体现靖江独特的魅力,大力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他希望,研究会会员要成为研究靖江文化的带头人。要辨是非、甄美丑,深挖内涵、丰富底蕴,树立标竿、明确标准,积极弘扬靖江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市民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研究会会员要成为文化建设的引领者。要把握好研究的发展方向,既研究历史文化,又研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既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好有价值、可能会流失的传统文化,又发展和谐文化,创造先进文化,提升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文化建设的自觉者。文化研究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各级干部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文化研究工作,成为文化建设的自觉者、支持者与参与者。
陈克勤、殷美娟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们希望,马洲文化研究会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文化研究中逐步形成地方特色,求真求实,勇于创新,为靖江文化研究的系统性、完整性做出更大贡献。(范红梅)
●会议消息●
市政协召开第四十九次主席会议
2月7日,市政协召开第四十九次主席会议,市政协主席苏增耀,副主席孙桂芳、何晓鸽、毛雨华、王维三、庞余亮、苏徐出席会议,市政协各委办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审议了市十一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稿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稿,对报告稿的修改完善提出了具体意见。会议认为,两个报告稿客观实在地回顾了本届政协的工作,结构清晰,内容详实。会议要求,两个报告起草小组要按照审议的意见,对报告稿作进一步地充实、修改与完善,以高质量的报告提交第十七次常委会议审议。
会议指出,换届在即,各项准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会议要求,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要分工不分家,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在讲究效率的同时注重细节,提高质量,体现水平。(范红梅)
●工作动态●
《在政协的舞台上》一书编辑出版
日前,又一本彰显政协委员精神风貌的委员风采录——《在政协的舞台上》一书编辑出版。
自2008年以来,市政协组织力量,用文学的样式采写人物通讯,用美术的形式创作人物速写,展示了50名委员的英姿风采。与上一届政协出版的《在政协的舞台上》一起,两届政协连续宣传百名委员,集中展示了委员事迹,展示了新时期政协委员的崭新风貌。
该书由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题写书名,我市政协主席苏增耀主编并作序,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明担纲装帧设计。与上一部《在政协的舞台上》相比,这次的续编凸显了两个特点:一是市政协在《靖江日报》创办了《各界》专刊,书中的大部分文稿曾在《各界》专刊“委员风采”栏目发表过,有的还在政协系统的报刊上发表过;二是为了达到给委员立传的效果,每篇文头增加了委员简介,并用速写的艺术样式为他们造像,以传神之笔把他们履职的精彩瞬间定格。
委员是政协的主体。该书的出版体现了让主体更生动,形象再提升,是十一届政协加强委员事迹宣传的重要部分,也是激发委员们履职热情的有效举措。(吴思宇)
市政协举行2011年度政协好新闻颁奖仪式
2月2日,市政协举行2011年度政协好新闻颁奖仪式,8件新闻作品获表彰。市政协主席苏增耀,副主席孙桂芳、庞余亮出席颁奖仪式。
2011年,我市各新闻单位高度重视政协宣传工作,深入挖掘宣传资源,通过多种体裁的新闻作品,积极宣传政协工作,充分展示市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成果,扩大了政协工作的影响。
经各新闻单位推荐,政协好新闻评选委员会认真评选,通讯《服务发展大局 传递群众心声——市政协委员报到侧记》等8件新闻作品获评2011年度政协好新闻。颁奖仪式上,获奖作者一一上台领奖。
苏增耀首先代表市政协给全市新闻工作者拜年,感谢新闻工作者为市政协新闻宣传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他说,新闻工作者要有政治意识,要用“政治家办报”的理念,完成党和政府交付的使命;要扎根群众,反映群众的心声与愿望,做群众的代言人,多一点来自基层和群众的声音,使报纸、广播、电视更加鲜活;要多出好作品,在新闻采写和创作过程中树立精品意识,对好的素材精雕细琢,多写能体现水平、得到大众赞赏、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他指出,设立“政协好新闻”的目的就是要引导、鼓励新闻工作者写出更多好作品,希望全市新闻工作者要奋发努力,健康成长,不断成熟,在新闻宣传上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绩。(郑 瑄)
●委员风采●
打造世界锚链业“航母”
——记泰州市政协委员、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安祥
周 俊
英气逼人的眼神,坚定有力的语气,异常果敢的举动……与陶安祥面对面,你总能感受到他一心做大做强“亚星”的激情和豪气。
2010年12月28日,亚星锚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陶安祥成为上市公司老总,迅速成为世界船用锚链行业的领军人物。他的亚星系列锚链,被业内人士公认为中国锚链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领跑者。
哪里有船舶哪里就有亚星,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
近10年来,亚星锚链以5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赶上和超过了世界同行100年的发展水平,崛起成为国内外造船、航运、海洋工程三大领域公认的“世界优秀工厂”,拥有大部分国内锚链市场和50%的国际市场份额。而很少有人知道,亚星的前身只是一家手工作坊。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从一个村办小厂起家的靖江锚链厂,在国内造船配套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国营造船企业“封杀”非下属配套企业的产品。当家人陶安祥被逼到了十字路口。无奈之下,他想到了国际市场。1995年,一份新加坡订单偶然敲响亚星大门,也让绝处逢生的亚星看到了新的希望。从新加坡的订单开始,陶安祥又接下了一些要求高、风险大、很多企业不敢接的订单,由此认识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的新客户和欧洲大客户。
拿国际订单,靠的是可靠的产品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客户、留住客户。陶安祥深谙其中的道理。他先后投资上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每一次改造都使亚星产品得到质的飞跃。现在,亚星拥有我国同行业中最先进的大、中、小程控制链机组生产线、锚链附件生产线,企业产品获得世界12家船级社认可。
陶安祥勤奋好学,易于接受新鲜事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搞外贸出口,他力排众议,运用电子商务,建立起全球性的营销系统。目前,亚星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而其中80%以上的订单都是通过互联网敲定的。2002年时,亚星对外贸易额已经占到国内同行总额的50%。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大小企业如履薄冰,很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都会采取一些非常规甚至不正当手段,而陶安祥始终坚守诚信经营,为亚星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04年,全球钢材价格暴涨,为了减少锚链制造企业的损失,许多造船客户主动要求修改原来的合同价位,但都被陶安祥婉言谢绝。他说:“我不能把自己的损失转嫁给客户。”那一年,亚星至少损失6000万元,但却赢得了更多客户。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锚链客户都十分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由于陶安祥在世界造船航运界的诚信形象,客户们都很信任地将订单交给亚星来做。
(二)
随着国际市场的拓展,亚星在国内的境况也开始有了转变,亚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这时,乡镇企业纷纷转制。陶安祥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1999年,陶安祥完成了亚星的股份制改革。亚星改制后,当年就实现盈利。2000年,亚星收购了安徽马鞍山锚链厂51%的股份,成为其大股东,一年后又出资收购了其余49%的股份。通过加强管理和企业改制,这家锚链厂的年销售额很快就由1000多万元增加到1亿元。
2002年,亚星当年产值实现2亿元的突破。陶安祥请来了南京商学院教授给员工上课。在与教授作交流时,他说:“我们1992年的产值是200万元,2002年的产值是2亿元,在10年时间添了两个零,从2002年到2012年又是一个10年,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再添一个零,实现20亿元产值?”教授听后,建议亚星将战略定为“添零战略”。
2007年9月,亚星以1.4亿元成功收购了正茂集团公司55%的股份,并单方面增资1.2亿元扩大股比。那一天,是陶安祥最高兴的一天。因为这个正茂集团公司正是十几年前迫使他们改做出口的国营镇江锚链厂。从2005年筹划收购到正式收购,前后经过了3年时间,中间出现了无数变化。如今成功了,他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2008年,亚星已实现22亿元的年产值,陶安祥提前5年实现了自己的“添零战略”。如今,亚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世界第一,陶安祥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锚链大王”。
“这几年,靖江实现了大跨越,亚星也实现了大跨越。”陶安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做企业就像唐僧取经,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假如眼前有100个困难,你克服了99个,却对最后一个丧失信心,那你就前功尽弃了。只有保持信心,执著地走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这么多年来,亚星就是这样做的,也因此成为真正的世界最强。
(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企业受到冲击,但陶安祥却异常平静,“影响不会大,我们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转型了,亚星正在向高端、附加值高的产品升级。”
陶安祥所说的高端、附加值高的产品,不再是传统的船用锚链,而是石油钻井平台用的系泊链。陶安祥在市场中敏锐地觉察到,海上石油开采正在由浅海向深海发展,深海风浪更大,环境更加特殊,必然会对系泊链的强度提出更高要求。经过大胆探索,亚星成功研发出了R5级系泊链。恰在此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在实施的“深水钻井船项目”,需要约1亿元的R5级高强度系泊链。由于系泊链的国际标准仍在编写中,美国ABS船级社、中船集团708所、中海油、亚星四方达成一致意见,由ABS船级社暂按亚星的企业技术标准检验发证。就这样,举世瞩目的我国首座超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交付使用,亚星锚链为其提供了超高强度R5级锚链,能保障钻井平台抵御200年一遇台风,成为“海洋石油981”的“定海神针”。
30年前,陶安祥到处求人,希望能得到一份行业技术标准。今天,通过努力,亚星却成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这可是陶安祥当年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中海油的领导曾经真诚地对陶安祥说,“要是多一些像你这样的民营企业家,我们国家就会更强大。”
如今,亚星已经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锚链企业了,可陶安祥依然有着自己的新目标:不断挑战自我,将亚星做成百年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说,如果我们国家要造航空母舰,那么第一艘航母所用的锚链将全部由亚星捐赠。
应该说明的是,航母锚链的造价在500万元以上。
还应该说明的是,陶安祥这些年捐助靖江光彩事业以及资助困难群体的款项,已经远远超过了1000万元。陶安祥,这个靖江江边长大的制造业巨子,如今已经成为造船界锚链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所制造的锚链最先用在内河水泥船上,后来用在江中大船上,再后来又随巨轮入海远航,如今,随着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系泊链的国际标准认定,又走向了世界各地更深更远的海域。
弄 潮
——记泰州市政协委员、江苏双达泵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永贵
靳 其
“用泵阀,选双达。”这句广告语传遍大江南北,在江苏地区更是家喻户晓。双达集团这艘泵阀业界巨轮,在董事长吴永贵的引领下,于同行业中一度领跑,屡屡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取代进口,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是什么让双达始终保持着行业领跑者的姿态,吴永贵总结为一句话:敢为人先创先机。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只有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泵阀市场中创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吴永贵的话语铿锵有力。
(一)
双达的前身是江苏特钢泵阀厂。1996年,吴永贵被任命为泵阀厂厂长,该厂当年的销售仅有120万元。吴永贵上任后就着手实施技改。他提出,泵阀厂的产品要在同行中一枝独秀,大路货坚决不造。这次技改总投资600万元,新增车床、磨床、机械加工中心和焊接设备50余台套,新建了2000平方米厂房。技改立竿见影,1998年8月28日,泵阀厂研制出的LJB型无泄漏化工离心泵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认定,当年新增产值1500余万元,利税200万元。
接下来的3年中,江苏特钢泵阀科研硕果不断,多次获省、国家级专利产品认定。其中,2001年研制出的增强化工离心泵,获得了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此后,吴永贵定下规矩,每年都要拿出销售总额的5%作为下一年科研经费。他迈出了领先同行业的第一步。
(二)
2001年,江苏特钢泵阀顺利改制为双达泵阀制造有限公司,脱掉包袱,轻装上阵。作为董事长的吴永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设立了供应部、销售部、质量部、双达水泵研究所和研究生实习基地,定下了公司“科技兴厂”的发展战略。
吴永贵迅速转换角色,从一个常坐办公室的管理者转换为一个走南闯北、喜爱跑市场的“营销员”,这在当时的企业领导中很少见。在他的带领下,双达很快训练出一支快捷有效的营销团队,先后与中石化南化集团、山东齐鲁恒升集团、宝钢集团、南京钢铁集团、中国神华集团、扬子江药业、山东新华制药等国家大、中型企业结缘。
双达泵阀的产品迅速成为了这些高端厂商的抢手货,销售业绩一路飙升。2004年,双达公司的销售收入超过4000万元,利税超700万元。吴永贵在这样红火的发展势头下,果断出资,收购江苏利工集团,组建成现在的双达泵阀集团公司。这样并购公司,组建集团以做大做强的发展模式,在当时的靖江为数不多。
(三)
2005年初,双达启动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气化关键泵的研发与产业化科研项目,总投资3000余万元,是双达建厂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该项目列入我国“十五”期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计划。双达虽然拥有成熟的科研团队,但是吴永贵并不自满,主动向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寻求合作。2007年,气化关键泵顺利投产,该产品目前已成为双达的主打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覆盖率达到70%。
从“产学研”联合中,双达尝到了甜头。第二年,双达就与浙江工业大学工业泵研究所签订合资合作协议。2007年,双达通过努力又与江苏大学、浙江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也是在这一年,双达被江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江苏特种化工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达”品牌被江苏省工商局授予江苏省著名商标。自此,双达走上了一条“以项目求合作、以技术求联合”的高效益发展道路。
(四)
2004年至2007年的高速发展期,给双达集团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底气和活力,吴永贵在公司中层以上会议中提出,集团将上马核电项目。不少中层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投资核电起价在1.5亿元,这就意味着要拿出集团2007年全年利润的14倍来做投资,风险太大。但是,吴永贵力排众议,“没有尖端产品,双达离被淘汰就不会远。”
2008年,双达迈开大步,向着核电,这一崭新的高端领域进军。
核电市场潜力大,但核电产业门槛很高,技术、人才、资金要求都非常苛刻。一般企业都无法涉足。当了解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是这方面的权威时,吴永贵主动前往成都寻求合作。核动院被吴永贵的决心和信心打动了,破例与民营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核二、三级泵。双达的第一目标就是研发二级泵中的关键产品——余热排出泵。
双达集团聘请以中国核动院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李朋洲为首的4人科研团队,负责公司员工的核电知识培训、力学计算、质保体系建立、核电设备国际级新标准的建立等工作。核泵开发绕不开流体水力计算的课题,双达公司又从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引进以高级工程师、水泵行业专家黄道见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负责流体水力计算、水力设计等核心工作。
2008年底,双达集团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共同出资的江苏华达核能泵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核电用二、三级泵产品的研发工程启动。目前,核能公司研发的试验样机已在岭澳、红沿河、宁德等核电站试用,等待国家核安全局审核发证。
“这一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支持着我走到现在。”回首走过的路,吴永贵感慨万千,“展望未来,双达集团还将一如既往抓研发,研制船用动力泵、海水淡化泵,开拓军工市场,力争在2013年产值超10亿元,成为上市企业。”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及时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提案、社情民意等多种形式向上反映,受到了市政协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他还带头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捐款资助家乡修桥补路,帮扶弱势群体或是困难家庭等。近几年来,他为光彩事业、希望工程等资助已达50余万元。
●每月大事●
一、二月份大事记
2月7日 市政协召开十一届四十九次主席会议,苏增耀主席主持会议。会议审议了市十一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稿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稿。
2月16日 马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隆重召开。泰州市政协党组书记、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克勤,泰州市政协副主席殷美娟,靖江市领导陈明冠、钱进华、苏增耀、丁少华、孙桂芳、毛雨华、王维三、庞余亮、苏徐出席会议。大会选举了苏增耀为研究会会长,孙桂芳、庞余亮为副会长,刘舰平为秘书长;聘请了陈克勤、潘浩泉、郭寿明三位同志为名誉会长。大会还通过了《马洲文化研究会章程》。会上,苏增耀发表了《做一个文化守望者》的讲话,陈明冠作了题为《传承马洲历史之底蕴 构建和谐时代新文化》的讲话。
(郑 枫)
本期发: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民盟靖江市总支部、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侨联、市文联,本会各专委会,办公室各科室,
市政协全体委员。
责任编辑:范红梅 共印3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