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现在的位置: 靖江政协->领导讲话
《伟大的渡江:在靖江》首发式发言稿
时间:2019/9/24 18:24:00 作者:

范敏

(2019年4月20日)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70年前的今天,人民解放军发出了渡江第一船,取得渡江战役最终胜利,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70年后的今天,“东线第一帆”启航地靖江,倾情编写了《伟大的渡江:在靖江》一书,来纪念这段彪炳史册的光辉岁月,弘扬荡气回肠的渡江精神。衷心感谢大家光临本书首发式,感谢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指导。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汇报一下编辑出版情况和创作体会。

    一、不忘初心,赴时光之约

市委交题高瞻远瞩。渡江战役的胜利得益于党的英明领导,早在抗战胜利初期就有了向南夺取京沪线的设想。同样,本书的编撰首先也归功于中共靖江市委的超前谋划。一直以来,市委高度重视渡江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两年多前决定编撰本书,记录靖江人民参与、支援渡江战役所作的贡献,进一步激发全市干群弘扬“东线第一帆”精神,推动靖江高质量发展。赵叶书记把这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交给了市政协。编撰期间,他始终予以密切关注,多次垂询编辑进度,帮助落实出版经费,并亲自为本书作序,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信心和士气。本书作为重大题材,需经省新闻出版部门审核,至少6个月时间。赵叶书记亲自与省局相关领导对接协调,实现了“提档加速”。可以说,没有市委的正确领导和鼎力支持,就没有这本书的如期出版。

政协接题责无旁贷。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留住历史记忆,书写时代荣光,把市委交付的任务完成好。靖江政协拥有编撰“三亲”史料的优良传统。从1956年成立起,就陆续汇编了《靖江文史资料》20多辑,其中收录关于渡江战役的文章10多篇。1999年,又组织编写了《情满千帆——靖江人民支援解放军渡江作战胜利50周年纪念专辑》。这些都为本书的编撰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靖江政协还拥有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本书的编撰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繁重,头绪众多,考验着每一个政协人的意志和决心、能力和水平。我们以“记录真实历史打造精品书籍”为目标,建立了分管主席领办、学习文史委具体负责、办公室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迅速组建了以政协委员为主体的编撰组,延请省内外多位专家作为业务指导,为编撰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立此存照,与时间赛跑

做一本经得起检验的信史。我们秉承唯物主义历史观,坚持“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加强了史实审核,确保每个人物经得起考证,每个细节经得起推敲。时隔70年,绝大部分亲历、亲见、亲闻者年事已高,很多人甚至相继去世,这给编撰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我们克服采写时间紧、本职工作重的矛盾,走遍靖江大地,搜集采访线索,实地走访仍然健在的老干部、老战士、老船工以及他们的后代近100人,亲耳聆听他们的回忆,反复核对当时的“关门过节”,挖掘、抢救“三亲”史料,形成采访稿约30万字。我们寻访大江南北,先后赶赴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总前委参谋处旧址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靖江档案馆、图书馆等,查阅、搜集文史资料500余万字以及珍贵的照片、音像等资料。同时,还购买了《渡江战役》《渡江》《渡江战役史》等上百本书籍。编撰组全体成员认真阅读书籍资料,做足各项准备,为编书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出一部经得起淘洗的精品。尽管任务重、时间紧,但动笔之初,我们还是决定细细打磨一部真正全景式反映靖江人民支援渡江战役的好书,向渡江胜利70周年献礼。为此,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拟定提纲,搭建框架,研究编写体例。在编写中,我们注重把握三大关系。一是大与小的关系,即大格局与小场景、大时代与小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宏大背景切入,以感人细节取胜。既讲述历史选择靖江,靖江不仅是渡江战役的出发地,还成为重要的突破点;又记叙靖江人民创造历史,从人、财、物三个方面不遗余力地支持大军渡江,而且还贡献了靖江人的聪明才智。二是条与块的关系,全书分成十个章节,以时间为纵轴,从三军云集到厉兵秣马,从决战前夜到雄师渡江,清晰讲述了渡江的全过程;以块面为横轴,从粮草路桥到船只船工,从军民鱼水到无上荣光,详细描绘了支前的各方面。三是文与史的关系,坚持“文史并重,以史为主,讲究文采”的写作风格,强调可看性、耐读性,加强文学统筹,虽是集体创作,又仿佛出自一人。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尽量做到与内容相匹配。绛红色封面,黑白色调内页,都具有历史的厚重感,直观地反映了那个艰苦年代和靖江人军民同舟、千帆竞发的大无畏气概。

    三、登高望远,扬时代风帆

渡江故事感动今人。两年多的时间,9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头扎进历史的长河中,与70年前的靖江前辈们相视对话。我们在整理一个个渡江故事时,也被那一个个普通靖江人身上的鱼水情、英雄气所打动。时至今日,那些令人振奋的画面仍在眼前闪现,那些温暖动人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擦枪走火事件中深明大义的缪兰珍,雨夜为部队行军点亮火把的王秀英,刚办完喜事就赶回船上的新郎孙汉成,16岁就报名支前并担任12条民船班长的王凤英,发明“半帆待命”至今无从查证具体名字的船工老王,一昼夜来回8次运送战士渡江的严声甫,等等。还有为此牺牲的48位靖江籍军民。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是千千万万个靖江人中的一个,他们树立了历史的标杆,时代的丰碑。有人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渡江战役的胜利就是群众用小船划出来的。渡江战役是一场人民战争,这场胜利是群众路线的胜利。叶飞将军高度称赞:“靖江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些靖江前辈们为今天的我们树立了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仍然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到磅礴力量。

渡江精神光照未来。经历70年的洗礼,渡江支前精神不仅没有被淡忘,相反焕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它深深烙在靖江人身上,根植于靖江人的基因血脉之中。它是“聚沙成洲、奋发超越”的靖江精神,也是“人心齐、士弘毅、敢争先”的靖江品格,还是新时代靖江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再次吹响了冲刺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东线第一帆”的集结号。当前,高扬“东线第一帆”,构建长江未来港,打造智能制造城,唱响生态宜居地,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理应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理应为经济社会发展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强大正能量。因此,在完成《伟大的渡江:在靖江》编辑出版任务之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挖掘、研究渡江精神的深刻内涵,牢记赵叶书记在政协全会上的殷殷嘱托,主动服务中心,广泛凝聚人心,始终不忘初心,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扬帆起航,奏响更精彩的政协乐章。

存史求真,资政育人,希望《伟大的渡江:在靖江》一书的出版,能够让更多靖江人了解支前故事、弘扬渡江精神,能够让更多的人知晓靖江、走近靖江、共同见证新时代靖江人高扬“东线第一帆”的奋斗历程。

最后,祝《伟大的渡江:在靖江》首发式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