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2029号
案 由:关于我市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审查意见:建议由农委承办,环保局会办
内 容:“襟江带海一丸环,数变沧桑土亦孱。百道河身编发网,千家港口打渔湾。”这就是1700多年来靖江渔业捕捞生产的真实写照,这里是大自然恩赐的天然渔场。所以我们全年均能品尝江鲜,春季有刀鱼、河豚 ,夏季有鲍鱼、鲈鱼、江虾,秋季有江蟹、江鳗,冬季有短颌鲚、沙鳎皮、银鱼,所以靖江一直把“江鲜”作为城市名片和对外交友的桥梁和纽带,江鲜菜系和汤包已成为靖江邀请客商的必备佳肴,“江鲜美食文化”已成为我们对外形象的城市品牌。
鉴于我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2007年12月农业部将长江靖江段列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也是长江下游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品种主要有中华绒螯蟹、鳜鱼、刀鲚等有代表性的长江水系优质水生生物物种,其中核心保护区就是马洲岛上游附近的800公顷水面(即双涧沙水域)。该水域由于水文环境独特,是众多重要水生生物苗种和国家一、二类水生保护动物的洄游通道和繁殖、产卵、索饵场所,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其品种达135种。生物多样性十分明显。农业部将该江段划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长江优质苗种资源,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产养殖业的繁直品种质量,同时繁育后的优质苗种还可对该水域进行增殖放流,让沿江渔民有鱼可捕,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我市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我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由此可见,保护和利用好我市长江水域宝贵的渔业资源,既关系到长江名贵品种驯养、繁育和开发,叉对保护国家淡水鱼类种质基因库,保持长江河口段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我市一直没有真正启动保护区的相关建设工作,对保护区内的港口建设、水利工程建设、航道疏浚等工程建设项目都没有采取相应的资源保护措施,造成保护区内的渔业资源持续衰竭。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将使我市的渔业捕捞生产成为无本之木,使我市的“江鲜美食文化”成为无米之炊,严重影响我市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
建议、办法和要求:一是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关心和重视长江下游唯一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尽快启动保护区的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成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护机构,立即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二是建议市政府将保护区的建设工程纳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对保护区内的所有工程建设及渔业捕捞活动必须严格按照《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要求,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三是动员和鼓励保护区内渔民转产转业、自主创业,必要时可以采取“买断捕捞权”的方式使渔民逐步上岸,从而控制保护区捕捞强度,恢复渔业资源,把长江靖江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
提案人:
张 炜
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第2029号提案的答复函
张 炜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我市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以保护渔业资源为宗旨,以宣传为先导,以自身建设为前提,切实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严厉打击各类渔业违法行为,落实水生生物养护纲要,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调处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有力地保护了我市的水生生物资源,促进了我市的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和问题
由于我市的地理位置独特,2007年12月农业部将长江靖江段列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品种主要有中华绒螯蟹、鳜鱼、刀鲚等有代表性的长江水系优质水生生物物种,其中核心保护区就是马洲岛上游附近的800公顷水面(即双涧沙水域)。该水域由于水文环境独特,是众多重要水生生物苗种和国家一、二类水生保护动物的洄游通道和繁殖、产卵、索饵场所,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其品种达135种,生物多样性十分明显。农业部将该江段划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长江优质苗种资源,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产养殖业的繁育品种质量,同时繁育后的优质苗种还可对该水域进行增殖放流,让沿江渔民有鱼可捕,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我市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我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由此可见,保护和利用好我市长江水域宝贵的渔业资源,既关系到长江名贵品种驯养、繁育和开发,又对保护国家淡水鱼类种质基因库,保持长江河口段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我市一直没有真正启动保护区的相关建设工作,对保护区内的港口建设、水利工程建设、航道疏浚等工程建设项目都没有采取相应的资源保护措施,造成保护区内的渔业资源持续衰竭。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将使我市的渔业捕捞生产成为无本之木,使我市的“江鲜美食文化”成为无米之炊,严重影响我市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保护区管护机构。关心和重视长江下游唯一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我委已于今年3月份启动了保护区的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成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护站,下一步我们将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负责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2.制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具体管理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从事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参观游览、影视拍摄等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保护区管理制度,不得损害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
3.设置和维护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界碑、标志物及有关保护设施。我委将在年内完成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界碑、标志物及有关保护设施的建设工作。
4.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调查监测、资源放流和生态修复等工作。我委将每年6月份进行一次资源放流工作,并已和中科院无锡淡水中心达成协议,由该中心全程检测我市保护区的资源分布和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放流品种和规模。
5.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救护伤病、搁浅、误捕的保护物种;依法开展渔政执法工作。我委已和我市报社和电视台达成一致意见,切实加强保护区管理的报道频率,特别是对资源放流工作,救护伤病、搁浅、误捕的国家保护水生生物事迹要着重宣传和报道。
6.和环保部门一起,依法调查处理影响保护区功能的事件,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大事项。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从事修建水利工程、疏浚航道、建闸筑坝、勘探和开采矿产资源、港口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或者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外从事可能损害保护区功能的工程建设活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建设项目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专题论证报告,并将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7.严格审核保护区内的所有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我委建议市政府将保护区的建设工程纳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对保护区内的所有工程建设及渔业捕捞活动必须严格按照《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要求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8.严格控制保护区捕捞强度,努力恢复渔业资源。我委建议市政府动员和鼓励保护区内渔民转产转业、自主创业,必要时可以采取“买断捕捞权” 的方式使渔民逐步上岸,从而控制保护区捕捞强度,恢复渔业资源,把长江靖江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
二○一四年五月十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