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现在的位置: 靖江政协->提案工作->提案办理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第1002号
时间:2019/5/23 作者:

提 案 人:经济界
案由:关于利用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层次的建议
审查意见:建议由开发区及各园区承办,发改委、经信委、人社局、科技知识产权局、港口局、金融办会办
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论断,科学地总结了过去,响亮地提出了未来。客观分析靖江产业发展,纵向比较虽取得明显进步。但横向与苏南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的创新能力明显落后。因此,落实报告精神,推动创新发展,不仅是靖江经济发展持续奋进之路上必须补齐的一块短板,也是我市加快产业转型、提质提速中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靖江应集聚创新发展各类要素资源,营造创新发展的一流环境,加快由投资拉动向创新引领转变。为此建议:
一、用足自身优势,深入推行产业兴市。一是依托岸线优势,做强港口经济。利用12.5米长江福北航道开挖、长江大保护之机,对港口岸线使用情况开展“回头看”,重新规划港口岸线发展,积极招引后劲足、带动性强的大项目优项目,进一步做强沿江五大产业,打造全国有产业影响力的民营造船基地、木材进出口基地、粮食集散基地、钢建构生产基地。二是依托产业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利用靖江“车、船、机、电”产业基础雄厚、配套能力强的优势,规划建设精密制造、大健康、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一批特色园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三是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利用位于甲、乙级河道交汇点,江海换装、江河联运的重要“节点”,重点围绕现已形成的粮食、木材、煤炭等货种,加快建设一批电子交易市场,汇聚货物成交价格,发布产品价格指数,提升靖江在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行业影响力,实现增值服务。
二、坚持多着并举,加快重整困难企业。一是鼓励困难企业开展合作共建。针对一时经营困难企业,鼓励其以产业政策为引导、以产业关键领域为切入点,积极寻求与战略投资者或行业领军者参与合作共建,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释放产能,重新焕发生机。二是鼓励低效企业实施战略优化。引导通过合作经营延伸产业链,组成战略联盟,增强市场竞争力。针对简单物流企业,引导其按照“四位一体”发展思路,加快与外部企业合作,开展后道加工共建,提高产出水平;针对利用率不高的码头,引导业主与大集团、大公司合作经营,通过出租、出售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优化管理模式、优化货源品种,提高码头利用率。三是鼓励落后企业加快置换重组。针对低端制造企业或部分“僵尸”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腾笼换鸟”步伐,通过置换引入新项目。针对一些化工仓储项目,严格限制其发展空间,推动其进行整合或搬迁。
三、完善科创功能,有效助力创新发展。一是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依托建成的怀德学院,加快教育设施和资源整合,全力推进市职教中心建设,引入英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打造技术型蓝领工人培育基地,为企业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做实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先进焊接中心产业化运营,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适度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有序推进智慧经济发展。二是推进孵化基地建设。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华信科技创业园,扩大孵化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规模,配套做好通信、信息等基本设施,为入孵企业提供资源共享平台,让孵化园由虚拟走向实体,由松散型走向集中型。三是做优发展配套环境。积极引进会计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技术产权交易等中介机构,为在孵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多层次服务。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企业担保体系,推动实现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四、强化引导指导,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一是营造文化引领创业。开展创业创新各类大赛、评比、表彰活动,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激励大众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创业活动,营造“勇于创新、无惧失败”的创业理念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一是健全要素集聚创业。加快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意见,借鉴先行地区经验,出台配套实施意见和奖补政策,在日常运营、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补贴。加快中小企业园建设,通过扩容,为创业者提供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出租或出售给创业人士从事生产活动,解决创业起步难题。三是细化分工促进创业。加快推动制造业企业的主辅分离,对企业分离出的三产服务业,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分工,增加创业机会,推动广大群众投资兴办中介代理、信息咨询、物流运输等产业。大力推进社区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引导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创办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项目,实现“自主创业”。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002号提案的答复

市政协经济界各位委员:
近年来,我区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开发区“一特三提升”的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紧盯自身发展不足与短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用新视野谋划定位,用新思路破解难题,用新机制增强活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了实处。
一、立足特色,科学谋划产业新定位
紧扣“产业兴区”战略,系统谋划产业发展路径,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整合资源,通过特色园区建设,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各板块经济“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开发区本部:坚持沿江与腹地联动并进,持续发力船舶、特钢、木材等临江产业,加快产业转型提升、绿色发展。规划建设五大特色园区(大健康产业园、精密制造产业园、智能重装产业园、科教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等),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形态和产出效益。城南园区: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配件、工程机械、新材料、新能源、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城北园区:放大中国暖通空调交易中心、空调公共检测中心等平台效应,着重推进空调特色小镇建设,重点招引国内外知名空调主机厂和空调研发机构,建设新技术的发布基地、新产品的研发基地、新成果的交易基地。新桥园区:聚力发展环保装备、核电装备、特种冶金、化工装备4个特色产业园,重点打造集研发、制造、检测、物流“四位一体”的国家级环保装备产业基地。
二、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
突破思维定势,借鉴先进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招商新模式,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推行“特色园区+优质项目”招商。改变过去“摊大饼”式开发模式,今后1-2年,除个别重特大项目外,原则上不再开辟新的地块,新招引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土地,入驻特色园区,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各特色园区结合功能定位,统筹项目布局,强化信息甄别,优化落地推进,确保项目质量。目前,我区正加快推进各特色园区建设,年内精密制造产业园50%的新落户项目竣工投产,卓然重装产业园上半年完成一期工程,大健康产业园营养品制造板块10月份土建竣工,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中铁建项目年内形成产业形态和实质产出,中国产业升级网(靖江)基地、环保装备产业基地等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二是推行“项目供地+标准厂房”招商。优先安排土地指标建设标准厂房,对新招引的科技型中小型项目,统一入驻标准厂房进行培育孵化,达到一定规模和效益后,再根据情况迁出供地、独立发展,防止出现土地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目前,我区按照“政府重资产投入、企业轻资产入驻”的招商新理念,在本部规划600亩土地,针对不同产业生产特点,分类设计、科学统筹标准厂房建设,让高科技企业能够“拎包入住”。其中一期工程300亩于今年4月底开工建设,已有上海托璞航空零部件五轴加工中心、常州元生光电有限公司、江苏联捷焊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项目明确入驻。三是推行“引资+投资”招商。更加注重资本招商,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探索重大项目“股权投资”、优质项目“债权持有”、特色园区“市场投放”等多种形式,多元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开发建设重点领域,放大基金效应,撬动产业发展。目前已组建精密制造产业园基金,分别向国鹰航空资本投入2000万元,先锋半导体“优立佳”项目投入2500万元。同时,鑫港一号产业基金正在加快推进,重点支持区内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三、集聚要素,优化创新生态新环境
一是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今年,我区将加快科创中心建设,尽快形成同济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整体建设方案,力争年内完成土建施工;实质性启动开发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推进城北园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同时,大力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各方围绕创新需求,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实现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在产业层面的有机衔接。年内计划新建离岸孵化基地2家,新增在孵项目10个以上。二是分类实施人才创新。一方面,紧扣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以产业布局为导向、企业需求为重点,大力培育和集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近阶段,重点围绕“一区三园”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城南园区电商产业园、城北园区科技孵化基地及人才科技广场、新桥园区青年创业人才促进会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怀德学院与职教中心资源整合,引入英国“现代学徒制”、德国“双元制”,着力培养企业急需的蓝领技术工人。目前,怀德学院与职教中心的融合发展方案获得市委市政府、常州大学等多方认可。根据最新的规划建设方案,该项目占地面积共计308亩,分A、B两个地块建设。其中A地块规划为靖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实习实训区,用地面积158亩,B地块(原怀德学院南部区域150亩)规划为职教中心的教学生活区。现行方案充分整合怀德学院现有的400米标准跑道及运动场、礼堂、游泳馆等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按照最新建设方案,我区正在抓紧建设,序时推进,确保职教中心2019年秋学季顺利交付使用。三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制订培育方案,落实关键措施,加大集成扶持力度,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在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加强原始创新,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支持百强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多搞集成创新,努力攻克主导产品核心技术。计划年内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
四、调优机制,催发改革创新新动能
为进一步打破行政掣肘,释放市场活力,重塑体制机制新优势,我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成立了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领导小组,扎实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一是推动政企分开。实行管委会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行政管理与市场行为相分离”的运行模式,建立更加符合市场规则的工作机制,实现行政管理高效率、开发建设高效益的新格局。目前,我区国有公司组织架构正在搭建中。未来,港口集团将作为公司实体化改革的一级母公司,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原则,实行实体运作;科教产业园公司、港区公司作为港口集团的二级子公司,实行类实体化运作。二是实行管办分离。制订出台《开发区工程建设“管办分离”改革方案》,重点对开发区建设局的职能进行科学划分,开发区建设局专职履行好规划统筹、建设监管等行政管理职责,做到重于管理、专于管理、精于管理、敢于管理。国有公司在开发区管委会和建设局的统一监督、指导和管理下,切实履行工程建设的主体责任。目前建设局相关人员已全部调整到位。三是规范市场化投融资。在加快去除融资平台政府“烙印”的同时,加大对国有公司转型发展的扶持力度,注入优质资产,增加现金流量,放大经营效益,增强信用等级,推动国有公司市场化转型,积极开展资产运营、资本运作和资源管理,让资本领域的市场引擎更为强劲有力,助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朝中高端升级。目前我区正抓紧进行开发区资产的清产核资,全力摸清家底、理清类别,将更多的优质资产注入到国有公司,提升国有公司的质量和内在价值,为市场化运作奠定坚实基础。
五、扶整并济,提升产业发展新空间
紧盯存量资源,坚持“扶持+整合”两手齐抓,精准发力,分类处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质态提升。一是加快实施岸线资源整合。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码头岸线资源越来越宝贵,我区针对现有码头企业经营状况,在统筹考虑客户需求、生态环境、成本控制、效益增长等关键要素的基础上,对部分低效码头通过港口集团进行有计划地回购,为港区经济后续发展取得主动、赢得空间。目前我区已完成苏农物流、新天地港务的协议征收,苏通港务征收正在抓紧推进。二加速推进困难企业转型。针对沿江部分困难企业,经发局“一企一册”建立“户口档案”,联合企业制订盘活存量、转型发展线路图。其中:针对安泰动力、格菱动力等失去自我发展能力、扭亏无望、资不抵债型企业,力争年内完成破产清算,加快资源整合,重新引入新项目。针对龙威粮油项目,计划对龙威工业粮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龙威港务部分通过拍卖,由我区收购长江码头使用权,然后由华穗回收并组织经营。针对华菱锡钢、三峰港务等有资产价值的低效益企业,鼓励进行兼并重组。其中华菱锡钢已于4月28日在湖南省长沙联合产权交易所预挂牌,中信特钢意向整体收购(含众达炭材公司);三峰港务已由重庆千信接手,准备开展新业务经营;针对华元金属、重粮等建设进度严重滞后的项目,促其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尽早开工建设,等等。三是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自2016年以来,国家和省财政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调整,为了进一步顺应财政体制调整的新要求,做大做强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我区对中心奖励政策进行调整。特别是对带动主导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水平和促进税收增收作用特别明显的企业,“一事一议”制订政策,精准扶持。如针对新时代船厂劳务公司外流严重的现状,通过优惠政策扶持,使得大量外包公司重回靖江开票,税收同比出现大幅增长;针对国林木业、万林木业等企业拥有的众多“拎包贸易”商,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制订相关政策,吸引其到靖江开票,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出影响。

2018年7月30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