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现在的位置: 靖江政协->提案工作->提案报告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第2048号
时间:2024/2/5 11:06:15 作者:

提案人:城乡建设界

 由:构建衔接融通枢纽体系、打造交通现代化示范区

审查意见:建议由交通运输局承办,自然资源规划局会办

 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这给新时代的靖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我市注重衔接融通,致力打造合纵连横、承载力强的枢纽要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但与“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市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建成区内道路拥堵现象逐渐加剧,城区主干道路网密度偏小,断头路、卡脖路依然存在;重点乡镇之间未有完备路网,导致乡镇间经济辐射作用不充分,例如开发区本部、新桥镇、孤山镇等重点乡镇之间的辐射道路偏少。
    二是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于构建节点城市的需求。我市地理位置优越,具备构建节点城市的外部条件,但与之配套的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靖江港码头泊位等级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型船舶靠泊需求,港产城融合发展度不高;二是市域骨干路网以南北向为主,东西向通道存在重西轻东、中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三是群众出行方式相对单一,缺乏高铁、轻轨等多元化的交通运输工具。
    三是跨江通道供给现状滞后于推进融合发展的需求。我市境内规划有6条过江通道,在全力打造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背景下,作为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现有的江阴靖江长江大桥已从“逢节必堵”向常态化拥堵发展。我市与苏南、上海等地区的通行效率逐渐降低,区位优势弱化,亟需推动建设一批具有关键性支撑的重大交通工程。
    面对当前现状,建议“十四五”期间,我市以交通融入为基础,聚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完善,聚神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聚力港口码头能级提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着力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枢纽体系,为靖江现代化建设当好开路先锋:
    一、强交通体系,构建功能完善的枢纽体系
    填补轨道交通空白。抢抓交通强国试点机遇,紧盯盐泰锡常宜铁路进展,推动新长铁路电气化改造,科学谋划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做好轨道交通规划管控。推动过江通道落地。围绕十四五期间“两通两建”目标,全力服务靖江江阴长江隧道、张靖皋过江通道和三通道实施,坚持三通道公铁两用桥方案,科学谋划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高速北接线(S90)、三通道高速北接线(S93)、G2广靖段扩容以及相关联络线,实现通道效益最大化。市内交通快速通达。启动356省道、229省道隧道连接线段快速化改造,确保如期建成232省道、北互通等项目。深化345国道东、西端改线研究,规划实施我市东部南北主通道。
    二、优出行服务,构建人货畅行的运输网络
    谋划高铁枢纽站点。作为我市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对外窗口,高标准规划高铁东站枢纽片区,致力于建设站城空间功能有机融合、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繁荣枢纽物流网络。发挥深水航道、过江通道、四好农路、交邮融合等要素支撑作用,构建市级物流园区、农村物流集散点运输网络,建立“结构合理、集约发展、高效联动”的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化农村公路建设。紧扣“民生实事”聚焦发力,以省级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力争打通一批断头路、卡脖路,畅通微循环;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改善城乡通勤状况,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三、谋转型升级,构建低碳高效的绿色港口
    促进港口高质量转型。立足12.5米深水航道优越水运条件,指导已建成的码头通过加固改造、靠泊能力论证和减载靠泊等方式提升码头能级。全力推进深国际物流中心码头工程、中铁建罗家桥内港池码头工程建设工作。提升港口集疏运能级。以本轮港口码头发展规划修编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港口规划布局,服务重大项目落地。促进港口码头与产业布局融合发展,完善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盘活岸线资源,着力对苏恒海洋、华元金属等已停产、闲置码头岸线资源进行再利用。推动港口绿色发展。完善港口环保硬件设施,推动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高效运行,实现岸电设施全覆盖。强化日常执法巡查,提升港口监管信息化水平,为“最美百里江岸”筑牢港口绿色本底。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交通运输工作时强调“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靖江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绝不能因为交通而掉队。我们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努力当好发展“先行官”。同时,借此机会,也呼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交通运输行业,共同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再上新台阶。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市政协

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48号提案的答复

城乡建设界:

你们提出的关于“构建衔接融通枢纽体系、打造交通现代化示范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强交通体系,构建功能完善的枢纽体系。

我局致力于打造层次多样的轨道网络。铁路:持续推进填补我市轨道交通的空白,积极与发改委、国土等相关单位对接并积极加快推动盐宜铁路前期工作,同步开展新长铁路电气化改造前期研究;高速公路:目前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张靖皋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北接线已开工建设,三通道及三通道高速北接线在谋划之中,京沪高速广靖段也计划于2024年开工建设。国省道:我局多次赴上级部门对接,加速推进S356、S229隧道连接线段快速化改造前期工作。S232项目计划2024年完工,京沪高速北互通项目将与京沪高速广靖段拓宽工程同步开工。

二、优出行服务,构建人货畅行的运输网络。

加速推动高标准高铁东站落地,推动高铁枢纽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城市新旧动能转换,优化枢纽区域资源配置,创新综合交通枢纽与产业、城市的融合发展模式,助力城市枢纽经济发展。发挥深水航道、过江通道、四好农路、交邮融合等要素支撑作用,建立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市级:引导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及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节点布局,完善配送车辆停靠装卸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和货运配送企业探索多种形式的统一配送、共同配送和夜间配送模式。镇、村级:以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在确保农村客运、农村物流两大基础功能的前提下,按照“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建设思路,因地制宜地新建、改扩建综合运输服务站,完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设施,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创新城乡配送模式,鼓励依托城乡客运网络,推行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代运邮件等农村物流组织模式,实现“交通+邮政”融合发展。借助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契机,充分利用好2.5亿元省级专项资金,对断头路、卡脖路进行重点攻坚,畅通村镇间的“微循环”。加强城乡交通规划统筹以及城乡客运设施衔接,加强城乡公交站场、线网与农村客运站场、班线的统筹规划,确保客流走廊、主要客流集散点全覆盖,改善城乡通勤状况。

三、谋转型升级,构建低碳高效的绿色港口。

我局将协调相关单位及企业,通过靠泊能力论证、减载靠泊和技术改造等方式,改造升级一批符合条件的既有码头,提升江阴大桥下游“开普型”船舶的通航靠泊能力,用好福北航道12.5米深水航道“红利”。完善港口配套设施,进一步加强锚地运营管理,规范船舶垃圾及生活污水收集,开展福北水道码头临近水域待装待卸点设置研究。全力推进深国际物流中心码头工程、中铁建罗家桥内港池码头工程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疏港体系,实现疏港公路由“一条线”向“两个环”疏港转变,完善公铁水多种方式联运体系。完善资源使用的准入、变更、转让和退出机制,对已停产、闲置码头岸线资源回收再利用。强化港口码头长效管理和部门联动机制,持续推进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组织新一批绿色低碳港口项目创建。应用“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高效运行港航一体化综合协调调度机制,实现港航主体之间信息互通,进一步提升航道通航效率和通航安全水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