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现在的位置: 靖江政协->提案工作->提案报告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第3045号
时间:2024/2/5 11:07:04 作者:

提案人:文体新闻界

 由:打造靖江菜博物馆、弘扬靖江美食文化

审查意见:建议由文体旅游局承办

 容:我市地处长江之滨,南望苏锡、北引淮扬,西承金陵、东接通、沪,历史人文渊薮,底蕴深厚,自古为鱼米之乡、美食名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靖江美食文化名片的打造,先后成功获评“中国美食之乡”、“中国汤包之乡”、“中国江鲜菜之乡”等荣誉称号,靖江美食日益深入人心、声名远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结合我市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议以打造“靖江菜博物馆”项目为抓手,大力弘扬靖江美食文化,不断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设想
    2022年,市政协组织启动“靖江老底子”系列丛书编纂工作,首册《靖江老味道》即将面世,书中系统整理了靖江历史上传承至今的老味道,将“舌尖上的靖江记忆”集结成册。在此基础上,建设“靖江菜博物馆”已初具理论基础。围绕“靖江菜博物馆”项目建设,配套完善“靖江菜体验馆”、靖江美食文化园等项目,打造靖江城市特色IP,通过弘扬靖江特色美食文化,提升靖江人的向心力、凝聚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
    二、项目规划及选址建议
    我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滨江省级旅游度假区、孤山人文风景区,两处项目中均可考虑融入“靖江菜博物馆”项目建设,与景区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选址滨江省级旅游度假区内建设,沿江生态岸线将对“靖江菜博物馆”成为城市新IP具有积极的宣传作用,赏大江景、品靖江菜,或将形成靖江现象级的人文景区;若选址孤山人文风景区,则“靖江菜博物馆”可增强孤山景区的丰富业态,融合“三月三”孤山庙会,同期举办靖江美食文化节,推动庙会经济壮大发展,最终形成“那山、那人、那菜”的人文景区。
    三、运作模式调研参考
    参考川菜博物馆、郫县豆瓣博物馆等运作模式,建议将“靖江菜博物馆”定位为活态体验式主题博物馆,主题分类建议分为陈列展示区、现场体验区、大师传承区、互动制作区、休闲娱乐区五个分区。陈列展示区兼具文化性、趣味性、可读性,现场体验区以现场制作与品尝体现活态体验特色,大师传承区设立汤包制作等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互动制作区由体验师带领游客亲手体验制作靖江传统菜品,休闲娱乐区可让游客品茗喝茶、下棋打牌(青儿、掼蛋、麻将等)、演唱戏剧(京剧、锡剧等票友活动),让靖江菜博物馆成为一座可以看、可以吃、可以学做菜的高品质体验式文旅项目。
运营模式可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方式,整体博物馆以国有制管理运营,部分体验制作区域可对外承租,并作为靖江美食节永久会址所在地、靖江美食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省靖中专烹饪专业实习基地等。

 

 

市文体旅游局关于市政协

十四届二次会议第3045号提案的答复

文体新闻界: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靖江菜博物馆、弘扬靖江美食文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美食文化的关心与支持。您在提案中提出的“打造靖江菜博物馆”建议符合当前我市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及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您对靖江美食文化的深入研究、对传承弘扬靖江独特地域人文底蕴的高度重视。保护历史传承、弘扬靖江美食文化,对于我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靖江菜”蕴含的文化特质

靖江地处长江之滨,南望苏锡、北引淮扬,西承宁、镇、东接通、沪,历史人文渊薮,底蕴深厚,自古为鱼米之乡、美食名城,其优越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文历史也孕育了独特的美食文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靖江美食文化名片的打造,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汤包美食文化节,积极组织餐饮单位参与泰州早茶评选、“老字号”企业创建等活动,持续擦亮“中国四季美食名城”金字招牌,先后成功获评“中国美食之乡”“中国汤包之乡”“中国江鲜菜之乡”“四季美食名城”等荣誉称号,靖江美食日益深入人心、声名远播。2022年我市靖江南园樱花宾馆有限公司等4家餐饮单位7款名点获评泰州早茶当家点心荣誉,7家餐饮单位获评“祥泰酒店(宾馆)”荣誉并列于泰州市首位,2023年我市江苏百盛容湖酒店、靖江市南园宾馆获评泰州早茶必吃店、名店创新组、蟹黄汤包TOP1与TOP2,南园宾馆获评泰州早茶新秀TOP1。通过规范引导、扶持品牌、传承创新、助力消费等多方举措,为靖江特色美食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靖江美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据载苏东坡在《惠崇春江晚景》诗中所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反映的便是靖江自古有食用河豚的民俗。因地处长江下游,地理沿革变迁历经江中沙洲四面环江,到与北岸接壤三面临江,靖江历史上滨江襟海,水网密布,农副产品、水产品资源丰富;自三国至明清时期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移民先后迁居靖江,至明成化年间建县,“居长江下游,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足称重镇”,成为沟通大江南北的重要通衢要道,各地烹饪技艺、饮食习惯随之传入,形成了靖江美食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靖江地处淮扬、江南交汇,长期以来南北美食文化的相互交流,因而其美食既有淮扬菜的风味,兼具苏南本帮菜的风韵,又有“不时不食”的靖江民俗传承。历史上移民文化、民俗文化、水文化的传承发展,使得靖江的美食文化逐渐独具特色,融合了靖江的乡土风情、田园特色、民俗传承,形成了被誉为“淮扬菜的巅峰、本帮菜的‘北极’”独特的“靖江味道”。

二、筹建“靖江菜博物馆”具备可行性

鉴于靖江美食文化的独特性与影响力,以及在靖江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筹建“靖江菜博物馆”具备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造“靖江记忆”的人文阵地。2022年,市政协启动“靖江老底子”丛书编纂,首册《靖江老味道》已面世发行,系统整理了靖江人共同记忆中的“老味道”人文内涵,为“靖江菜博物馆”筹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二是推动城市文旅品牌特色凸显。参考扬州“世界美食文化之都”、扬中“河豚岛”等城市人文地标性定位,以弘扬靖江美食文化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靖江核心人文定位,形成城市文旅IP特色,促进全市文旅事业、餐饮产业的大力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促进城市整体向心力凝聚。有鉴于“淄博烧烤”现象,“小烧烤”中却蕴含了城市的“大朴实”,建设“靖江菜博物馆”有助于增强靖江人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进而提升城市整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春发一芽、久而成林,有利于靖江城市形象的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鉴于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建设涉及层面广泛、事项众多,主要有建设主体确定、规划选址定位、管理运营模式等多方面。为此,建议由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建设主体单位,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下阶段,我局将立足自身职能,积极配合项目建设。具体有三个方面。

1.立项选址及建议。我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滨江省级旅游度假区、孤山人文风景区以及老城“济川门历史文化区”,三处项目中均可考虑融入“靖江菜博物馆”及相关体验馆等项目建设,与景区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选址滨江省级旅游度假区内建设,沿江生态岸线将对“靖江菜博物馆”成为新城市IP与网红打卡地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该项目也将积极提升度假区吸引力,赏大江景、品靖江菜,或将形成靖江现象级的人文景区;若选址孤山人文风景区,则可增强孤山景区的丰富业态,融合“三月三”孤山庙会,同期举办靖江美食文化节,推动庙会经济壮大发展,最终形成“那山、那人、那菜”的人文景区;如选址济川门历史文化区,结合老城区内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该项目将成为老城区内重要功能区之一,为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起到积极作用。结合上述选址分析,我局建议采取“总分馆制”模式,即“靖江菜博物馆”为总馆,配套体验馆,在各意向选址区域分别建设体验馆分馆,相关选址经市委市政府明确后需纳入到正在编制中的《靖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中,既满足了广大市民对于靖江美食文化的精神认同感需要,也助力了我市餐饮业的全域发展。

2.建设运营建议。参考川菜博物馆、郫县豆瓣博物馆等运作模式,建议将“靖江菜博物馆”定位为活态体验式主题博物馆,让靖江菜博物馆成为一座可以看、可以吃、可以学做菜的高品质体验式文旅项目。运营模式可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方式,整体博物馆以国有制管理运营,部分体验制作区域可对外承租,并作为靖江美食节永久会址所在地、靖江美食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省靖中专烹饪专业实习基地等。

3.配套保障相关建议。该项目筹建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如市委市政府决议启动该项目,为切实做好相关保障,我局建议:由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班子,市主要领导牵头统筹,各相关单位列入专班成员单位,设立项目筹备专委会,负责跟进推动项目逐步实施。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就项目建设方案向全市广大人民征求意见建议,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市民响应的良好氛围。

美食文化是靖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靖江城市发展的历史归属与靖江人民共同的味觉记忆。我局将根据市委市政府整体工作部署,协同项目筹建涉及相关部门,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协助工作,为“靖江菜博物馆”建设提供必要支持与文化助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