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工商联界
案 由:关于创新驱动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培育的建议
内 容: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毋庸讳言,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份量还不够足,亟需扶持、培育、壮大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为此,我就如何立足实际、聚焦瓶颈、以创新驱动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作些分析探讨,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它们长期专注于某些细分领域,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出台了《靖江市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计分标准》,对获评国家、省级、泰州市级各类“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计分100-10分不等,每年度兑换奖励资金。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类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类企业50家,泰州市级“专精特新”类企业52家,去重复后总数73家,在规上工业企业中占比11.2%。从产业集聚看,属于装备制造业和以医药、电子为代表的消费型新兴产业的占比达61.6%,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企业数最多,医药制造业企业税收产出最高,赛德力和亚星锚链主导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排名第一。从我市5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大都技术领先、成长性好、行业地位高,专注细分领域在10年以上,主导产品属于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产品,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为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2%。“专精特新”企业最大的共同点是研发创新投入,其研发投入是行业平均1.5倍左右,所以保持持续创新的动能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
二、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从保持持续创新动能的角度来看,对照一些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我市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保障机制上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视程度不足。在培育扶持企业的时候,对众多申报“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因其所在领域是细分市场,规模有限,自身产值也有限等原因,“重大轻小、重招轻育”等惯性思维依然存在。
二是产业链发展不平衡。除船舶制造业以外,我市还是“微特电机基地”、“空调末端产业基地”,汽车配件、金属制造、营养保健等产业也蓬勃发展,我市现有“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覆盖面还不够广,围绕传统产业的链式培育工作还不够深入。
三是扶持政策不全面。目前,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评选荣誉和财政奖励,而大部分获得“专精特新”荣誉的企业则表示,比起直接的财政奖励,更加希望得到包括人才招引、金融支持、优先供地等方面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创新的政策扶持。
三、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的对策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从加强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入手,以创新驱动我市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进阶发展。
(一)健全“专精特新”企业高效培育体系。加强后备企业培育,推进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不断夯实培育基础。加强顶层设计,结合2022年6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应在市级层面出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的实施措施,统筹运用财税、金融、技术、产业、人才、用地、用能等政策工具持续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企业培育库,重点围绕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我市6条重点产业链,以高新技术企业库、上市企业培育库等为基础,遴选企业入库。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管理,按照各级申报要求分别实施培育措施。
(二)加大“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服务力度。不断做实惠企服务工作,构建良好营商环境。一是优化提升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推出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产品,帮助“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注重精准服务企业,落实“服务专员”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活动,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及困难疑问,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指导服务。三是强化数字化平台效用,建设优化“企业服务云平台”,运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结果,实现政策发布、拆解、匹配,让企业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符合自身条件的助企惠企政策。
(三)增强“专精特新”企业协同竞争优势。充分利用政策引导,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一是围绕我市6条重点产业链,选取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占据细分市场领先地位的区内头部企业作为标杆培育对象,通过专精特新培育,推动产业链发展。二是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供给与企业技术研发需求双向“揭榜”,市级层面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适当奖励。三是加强交流宣传,结合中小企业服务联盟,组织赴“专精特新”企业学习考察,引导中小企业对标“专精特新”标杆深入学习、促进提升。
市工信局关于市政协
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042号提案的答复
工商联界:
你们提出的关于“创新驱动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工信局把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作为政策支持发展的重点,提供政策支持、引育高端项目、优化企业服务,引导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我们将着力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运行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成为推动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今年初,泰州制定了“专精特新”类企业的年度培育数目标,我市需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类企业20家,新增省级和国家级专精特新类企业10家。截止目前,我市今年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和泰州市级的专精特新企业尚未开始申报。
下面谈谈今后的专精特新培育工作举措。
(一)将专精特新培育与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结合起来。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围绕打造一批行业冠军的目标,结合“机器人+”、“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新动能,推进“数字经济专项行动”,紧密围绕《泰州市数智赋能行动实施意见》,结合《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船舶海工、汽车配套、电机电器、空调暖通、健康营养、航空构件领域,培育典型,示范引领,每个行业至少培育2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类企业,带动一批“专精特新”配套企业,以点带面,四处开花。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培育库企业中,选择一批科技含量较高、辐射带动较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企业进行培育,形成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类企业的梯次发展态势。
(二)将专精特新培育与提高企业行业地位结合起来。实际工作中,各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以上单位、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单位在市场地位方面更容易获得公共界定和行业认可。因此,支持和鼓励市场地位独特的企业,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支持和鼓励骨干企业参加或组建设立行业协会,如微特电机、压力容器等;支持和鼓励现有行业协会提高层级,如靖江市空调行业协会从地方层面升级为省级的中央空调末端行业协会。
(三)将专精特新培育与传统产业高质量提升结合起来。推进传统产业高质量提升,增创传统产业领先优势,鼓励空调、模具、压力容器等传统产业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激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创新发展。强化产业平台建设,结合孤山“空调小镇”建设,瞄准国家级平台目标,重点培育中国暖通空调交易中心平台,成为省星级以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争取实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新的突破,促进新经济、新业态健康成长,提升我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四)将专精特新培育与进一步做强企业引育结合起来。强化科技招商工作导向,动员各镇园区重点招引“有高科技含量、有高层次人才、有高成长潜力、有社会资本关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优先招引符合高新技术领域的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链强链补链科创型项目。结合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知识产权名录、新招引项目信息等,深入开展实地走访、跟踪服务,持续摸排科技企业技术需求和发展意向,主动导入科技创新政策和资源要素,为创新型企业培育撬动存量、缔造增量。
(五)将专精特新培育与进一步做强政策引导结合起来。完善高企培育机制,联合市场监管、税务部门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训辅导方案,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研发费用归集等薄弱环节组织专题培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一企一策”帮扶指导。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工作体系,系统化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重点支持先锋精科、艾兰得营养品等科技企业上市培育,争创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战略性布局科技板块。
(六)将专精特新培育与进一步做强要素保障结合起来。积极推广“苏科贷”、“积分贷”等科技金融信用贷款,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科技金融政策,举办科技金融主题活动,提供政策咨询及投融资对接辅导,鼓励金融机构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定制个性化金融产品,构建覆盖企业创新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服务,支持园区整合创新创业要素,组建专业服务队伍,积极引导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七)将专精特新培育与加快企业上市机制结合起来。一是动态管理后备企业。事绕我市“4+4”产业集群发展方向,通过与属地板块、相关部门联动,梳理“专精特新”、“智改数转”名单内企业,开展对接走访,发掘引导有基础、有前景、有行业话语权的企业调整原有上市企业后备库。二是精准施策服务企业。打造“一支队伍、一套制度、一个平台”服务体系,组织业务骨干和专家团队强化对后备企业的引导帮助,充分发挥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制度作用,针对企业上市(挂牌)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专题会商、专班推进,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三是强化资本赋能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拟上市后备企业股改,支持已上市企业通过配股、增发、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实施再融资,着力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八)将专精特新培育与金融支持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成立白名单工作专班,征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意见,遴选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企业“白名单”。开展普惠金融党建联盟“小微金融改革创新”活动,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创新信用和服务产品,积极拓展信用贷款合作场景,将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业务审核、管理,降低金融机构对传统抵质押物的依赖,扩大信用贷款的覆盖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