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展旭东
案 由:建设休闲食品产业集聚区 打造中国休闲肉制品之乡
内 容: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拥有包括“骥洋、双鱼、味巴哥”等省市级龙头企业在内的近50家休闲肉制品加工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肉脯、卤肉制品、汤包等,据统计2021年1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额突破16亿元,同比增长33%,而且近年来休闲食品热度攀升,“良品铺子”、“来伊份”、“王小卤”等网红品牌走红,市场产品多为靖江休闲食品加工企业代加工,虽然我市休闲食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存在小而散、知名品牌少、附加值低、产品良莠不齐等问题,亟需整合资源要素,推动产业走集约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休闲食品供应链基地、技术交流和品牌发布基地。
(一)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居民购买力提升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有效带动了休闲食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以良品铺子为例,近年来营业总收入年均实现15%以上的增长。同时休闲食品的消费场景趋向多元化,休闲食品正从简单的充饥、消闲食品逐渐渗透到了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包括上学、午饭、休息、工作等各个场景,极大提升了休闲食品的销量。
(二)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趋势明显
休闲食品行业的销售渠道中,传统线下渠道占据主导地位。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在众多休闲食品公司成立初期,网购尚未兴起,商超、便利店等线下渠道是休闲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但随着网购的日渐普及、现代物流体系的日益完善解决了休闲食品小批量和高频次的消费痛点,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与物流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这为行业内的优秀休闲食品企业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因此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扩张将成为休闲食品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三)消费偏好健康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来愈注重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消费者在选择休闲零食时重点关注“健康”、“新鲜”、“营养”、“代餐功能”等因素。在以健康为导向的消费需求推动下,打着健康标签的休闲食品迅速发展壮大,“0糖0卡”食品受到追捧,“不含反式脂肪酸”也成为了产品宣传的特色。
(四)传统肉制品逐步走向现代化
我国传统肉制品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彩,色、香、味、形俱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几年前多以加工厂的手工制作方式存在。近几年,中式肉制品正由传统的作坊制作向现代工厂化生产迈进,在保鲜、保质、包装、储运等方面获得突破,传统“老字号”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
二、存在问题
(一)行业协会作用未充分发挥。虽成立靖江肉类协会,但在行业标准引领、市场话语权掌握方面成效不明显,自2018年4月在靖举行中国休闲肉类制品论坛后,未能再组织行业相关活动;
(二)“品牌较响、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少。全市休闲食品注册商标超1500件,但是例如“骥洋、双鱼”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屈指可数,并且同样也存在着由于品牌推广不够造成的品牌知名度低的问题,品牌终端销量相较代加工品牌有极大差距。
(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市肉制品加工小微企业过多,且无序扩张,部分产品生产环境、添加剂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生产规范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肉制品声誉。
(四)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全市肉制品企业生产肉制品类别高度同质化,容易造成内部的恶性竞争。加之大城市、都市圈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五)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我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迟迟未能开工建设,大型肉制品生产龙头企业分散在全市范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严重制约产业在冷链物流、科技示范、电商培育等方面发展;
三、相关建议
(一)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推动靖江肉类协会制定休闲肉制品生产标准,推进“标准化+技术创新”,鼓励休闲食品企业引领标准,掌握市场话语权。同时联系中国肉类协会、全国食品领域的专家学者、海内外企业家等行业协会、代表,举办行业论坛、产品展销等活动,树立中国靖江休闲肉制品行业形象。
(二)大力培育知名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肉制品企业以质取胜,着力打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知名度高的产品,加快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同时建设休闲食品电商创业平台,努力打造一批品牌较响、知名度较高“靖”字号网络营销品牌。
(三)强化肉制品市场监管。加强对肉制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的抽查力度,加大违法成本,严厉打击整治各类违法行为,倒逼“靖”字牌肉制品产品品质提升,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四)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围绕休闲肉制品“营养型、健康型、功能型”转型升级方向,积极与高校、科研单位搭建产学研平台,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服务。
(五)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加速建设西来镇休闲食品产业园,加大企业在用地、金融、人才、技改等方面扶持力度,加快推进“机器人+智能制造”,集中集聚招引培育一批农业加工产业强链和大型“链主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休闲食品供应链基地、技术交流和品牌发布基地。
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市政协
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055号提案的答复
展旭东委员:
四、聚力宣传培育,打造特色品牌。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举办“靖江猪肉脯、靖江香沙芋、靖江蟹黄汤包”地理标志大宣讲活动,走进企业、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积极宣讲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通过日常监管、集中培训等方式,对农业企业、土特产品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在商标注册、使用、管理、保护等方面开展行政指导。探索地理标志商标“五统一”管理模式,即“品牌管理统一、商标标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范统一、宣传口径统一”,推动地理标志商标的规范使用,着力打造靖江特色产品品牌。积极推动电商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网络交易“金字招牌”。截至2022年年底,已培育省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网店3家,泰州市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网店6家,泰州诚信网店11家。
二、着力整顿肉制品市场秩序。持续开展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根据肉制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和信用监管情况,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生产经营者查找分析原因和根源,整改到位,形成监管闭环。加强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对抽检监测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和问题依法处置,并督促生产经营者整改到位。以“铁拳行动”为牵引,始终保持对肉制品市场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坚持打击整治与源头治理并重,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控制肉制品市场违法犯罪行为,对于存在问题逾期不改或屡改屡犯的,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处罚信息应记入信用档案,全力维护我市肉制品产品的质量安全,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加大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推广“靖江猪肉脯”地理标志的使用,从产品质量提升入手,改变现有肉制品企业“散、乱、小”的格局,培育自主品牌。探索“文化+旅游+工业”发展模式,深度挖掘靖江肉脯的文化价值、商品价值和品牌价值,加强品牌培育,赋予产品文化和时代内涵,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本土特色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推进商标权保护专项行动,将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工作列入商标保护重点,组织开展“双打”、“地理标志商标专项执法行动”等,加大对网络交易中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虚假宣传、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全市电商中积极培育江苏省级、泰州市级电子商务放心消费创建示范网店、泰州市诚信网店,积极引导休闲食品生产企业注册商标、申报守重、申报专利。
五、西来镇加速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一是联动本土美食,培育园区特色文化。充分立足“张德兴”生姜片、“缪家埭”羊肉等代代传、人人晓的本土美食资源,在保护好、传承好本土美食资源的前提下,给准政策、给足资金、给好智力,带动“小作坊”转向“大企业”,推动“杂牌子”编为“正规军”,实现本土美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优解,从而助力培育园区特色文化、提升园区品牌形象。二是发挥链主作用,加快园区建设速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园区建设稳步进行、高效推进。继续借助各级肉类协会作用,充分发挥骥洋食品的龙头效应,发起行业活动,打响园区品牌,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助力建设。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加快“智改数转”步伐,鼓励园区企业实行“机器人+智能制造”生产模式,为园区高效生产、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筹划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积极联动周边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持续开展骨干企业院校行、行业专家西来行、大院大所科技对接会等产学研活动,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沟通合作,为产业转型、技术革新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