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现在的位置: 靖江政协->提案工作->提案报告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第1069号
时间:2024/2/5 11:11:09 作者:

提案人:顾蓓

 由: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建议

审查意见:建议由团市委承办,文体旅游局、科技局、人社局会办

 容:青年蔚起,则城市兴盛。青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是实现发展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的关键因素。围绕2022年,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靖江市应着力优化对青年友好的就业环境、居住环境、教育环境等,组织动员青年投身创新创业热潮,让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靖江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构建青年高质量发展和靖江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为青年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尊重青年敢想敢干、富有梦想的特质,注重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活力,引领青年勇开风气之先、走在时代前列;关心、解决青年的现实问题和迫切需求,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是青年人需求,也是各个城市未来努力的方向。引进青年、留住青年,将成为靖江市保持年轻活力的秘诀。
    二、青年的难题,就是靖江市要解决的问题
    靖江而言,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与不够完善的市场管理导致城市生态失衡,青年不得不以更快的节奏、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强度从事各类体力及脑力劳动,映射出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与不足。当前,青年面临着毕业求职、住房安居、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多重压力,由此导致的青年“躺平”“佛系”等问题突出。致力解决影响青年成长发展、分散干事精力的“急难愁盼”问题,正是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题中之义。靖江应力图通过发挥政策牵引作用,扫清影响青年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使城市聚集更多青年人才,激发城市创新力和竞争力,让城市“年轻态”,让青年“更出彩”。
    三、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
    1.聚焦青年“乐居乐活”
    靖江市两年内在全市设立不少于10处公益性“青年驿站”,为求职毕业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打造舒适便捷的居住出行环境,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租房补贴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合理稳定房价预期,与青年群体收入相适应,打造“近悦远来”的青年人才生态。
    延伸青年安居“服务链”,构筑落地扎根的“理想栖所”。聚焦青年生活所需、后顾之忧,优化安居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的贴心服务,让青年才俊在靖江安身安业安心。致力“居有所安”,为舒适生活“加码”。
    2.聚焦青年“乐游乐享”
    建设“靖江青年人才会客厅”,开展“青年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服务,通过优化青春特色彰显的文化旅游体验。布局新建一批酒吧、咖啡馆、音乐餐厅、小剧场等适合青年的休闲娱乐场所,推出青年喜闻乐见的脱口秀、VR体验、剧本杀等潮流项目。通过青春活力迸发的休闲娱乐体验、青春元素丰富的商业服务体验、青春气息浓郁的城市精致体验,进一步提升城市吸引力。
    持续完善靖江图书馆、牧城公园、“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等文化惠民基础设施建设,传递青春乐活理念,营造主客共享人文环境。致力“居有所优”,为幸福生活“加分”。
    3.聚焦青年“乐业乐创”
    建立健全对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来靖江就业创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和青年见习计划,按标准发放大学生实习补贴、青年就业见习补贴。每年组织不少于1000名优秀学子来靖江实习实践。
    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每年新增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建设市级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每年提供不少于5000人次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机会。实施金融赋能行动,对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者、高校在校生及毕业生个人提供最高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合伙创业或共同创业的,提供最高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创办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最高1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靖江应聚焦青年生活所需、后顾之忧,优化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的贴心服务。打造以全方位青年服务体系为中心的数字交互平台,为靖江市青年提供场景化、社交属性、高效便捷数字工具。可以规划就业、创业、生活等板块,不仅能够覆盖青年的衣食住行生活日常,还能够满足广大青年的工作、学习、社交各类需求。同时,为增强在集青年的归属感,助力青年发展与城区发展有机融合。靖江以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为契机,可以充分激发青年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生力军作用,努力让更好的靖江成就更好的青年、更好的青年创造更好的靖江。

 

 

市团市委关于市政协

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069号提案的答复

顾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靖江市正致力于正全方位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团市委突出客户思维”“用户体验”,优化整合各方资源、建强青年组织载体创新青年活动品牌共青团组织更好地贴近青年、联系青年和服务青年让城市更友好青年更有为人才更出彩,助力更多青年走进靖江、了解靖江扎根靖江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集成最给力的支持,以政策优势加码竞争优势

当前,全国各地相继出台重磅青年人才新政,开启新一轮政策升级。靖江正在参考周围地区的青年人才政策内容和力度对现有政策进行迭代升级,团市委围绕政策落地宣传反馈三个方面提高政策效能。

一是上争政策支持。通过积极争取,大学生安居补贴已大幅度提高,比如将大学生购房补贴由最高10万元提升至最高30万元、租房补贴由每月最高1200元提升至2000元、生活补贴由每月最高1500元提升至3000元,努力构筑政策比较优势。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全面梳理全市人才政策,联合各部门编制《青年人才靖一本通》,定期编制一图读懂,通过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渠道发布,力求政策直达全方位,服务留才最周到全市重点企业配备青年人才专员,全链跟进各类服务,实现干货直达、政策滴灌服务精准

三是收集政策反馈。通过定期开展线上调研、线下青年人才思享汇交流分享等方式,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广泛听取青年人才意见建议,了解其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诉求,推动政策制定更有针对性。本月,我们联合市委人才办开展了青年人才吸引力评价调查,共收集意见建议36条,已全部反馈给职能部门。

二、布局最硬核的举措,以落地质效引领聚才质效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对于小城市,能够扎根留下的基础人才与引领产业蝶变的高端人才同样紧缺、同等重要。团市委深入布局各项硬核举措,以更实的作风做过细的工作,让青年人才真正留在靖江

一是理清供需底数。底数清是就业招聘有的放矢的前提,主要从供需两端针对性开展摸排工作:一方面,盘清就业人员底数。开展近三年高校毕业生在靖就业创业情况统计,针对驻靖高校毕业生和靖江籍高校毕业生,重点了解输入输出情况、择业就业方向;针对外地籍高校毕业生,重点了解毕业生来源分布、行业分布,为分类推进人才集聚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盘清人才需求底数。分区域、分行业开展人才需求摸排,在此基础上绘制青年人才就业地图,一目了然地展示就业岗位所需专业、供给数量、所处区域等信息,引导毕业生精准就业。大学生一图在手,就能知道所学专业可以到靖江哪个园区、哪个乡镇、哪些企业应聘,让就业可观可感不再盲目。

二是出台“最强攻略”。上线靖江青年小程序,让青年人才一在手,轻松入住驿站、遍览实践信息、参与青靖活动、享受专属优惠,每年暑期组织进校园,向全市靖江籍高三毕业生、驻靖高校大一新生推广登记,建立全年级动态数据库,目前注册青年学子达到1万余名。绘制青年人才安居地图精选青年人才驿站4家,打造集过渡住宿、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学习成长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同时进一步建强靖享+”青年人才共享中心等人才服务阵地,让来靖青年拎包入住、求职无忧、融入无碍。

三是丰富招聘模式。突出市外+市内”“线上+线下双向联动,转变赶集式”“漫灌式等招聘模式,市外承办泰州日系列活动,线上开辟云通道用好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定期开展直播荐岗·送岗直通车活动,全面推介靖江的优质岗位、优惠政策;市内举办青年人才节,创设人才夜市”“岗位集市”“零工市场等活动形式,推动招聘形态多元延伸。

三、搭建最靠实的平台,以事业高地托举人才高地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团市委竭尽所能为青年人才搭好台,全力营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人才环境全面提升青年人才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一是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以靖江市青年人才学院为载体,构建组织+平台+活动+政策四维工作体系,发挥青年商会、青创联、非公企业团建联盟等组织作用,常态开展马洲青商学习社、新生代企业家研修班、青商大讲堂等主体班次,服务青年企业家传承骥商情怀、提升能力水平、引领产业发展;联合人社局打造大学生创业园,构建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孵化、研发、金融、商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让创业者拎包入驻助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打造青年网媒创客中心,集聚新媒体主播等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做大青年人才蓄水池持续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青创扬帆训练营、青苗强技青工技能大比武等,开辟科创、产创、文创等多条赛道,跟进双创计划等政策支持,激发创新创优动能。

二是扩容青年人才组织。进一步扩容靖江市青年人才成长促进会分会,在原有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18个分会的基础上,继续扩容新建长沙、西安、兰州等分会5个,全面吸纳靖江籍在校大学生,搭建学子与家乡的沟通桥梁。紧扣青年人才情感需求,分类推进青年博士联谊会、青年工匠俱乐部青年创联盟等青年人才组织发展,吸引行业优秀青年人才抱团发展、共同进步。聘请乡贤、企业家高校学者担任青年人才发展顾问,为靖江学子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助学助工帮扶,引导在外靖江青年人才回馈桑梓。

三是涵养环境亲和力。坚持人才环境与人居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同步优化,用环境感召人、留住人。用好暑假、寒假两个青年人才亲近靖江、体验靖江的黄金期,重点面向靖江籍大学生举办青年人才城市打卡日青靖马洲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依托靖享+”青年人才共享中心,聚焦青春思享”“创业创享”“团橼交享”“志愿共享”“权益惠享等五大服务项目,打造靖享星期六系列活动,通过青年这young”“人才茶话会等社交载体,为青年人才提供轻松惬意、创意共生的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广大青年人才拓展朋友圈、融入大家庭,奋力营造充满活力的青年人才生态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